2006年3月10日,星期五(GSM+8 北京时间)
浙江法制报 > 第二版:时政 改变文字大小:   | 打印 | 关闭 
衢州市人大首推代表约见官员制度
农民代表约见局长“说事儿”
本报记者 陈晓青 通讯员 汪晓伟

  本报讯  “这些年,我们村的土地被征用较多,市里针对新增失地农民培训有什么政策?需要办什么手续?”“现在农村水利设施陈旧老化,市政府准备采取什么办法来解决?”……近日,衢州市的郑明德、栾四毛、余新建、方向明、吴伟泉等5名来自农村基层的市人大代表,“约见”了市农办、农业局、林业局、水利局等政府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并代表农民向这些政府官员询问新农村建设的相关政策措施。这是衢州市人大首次开展的人大代表就政府工作报告向有关部门询问的活动。
  “农民选我当代表,我一定要把农民的呼声反映上去。”不久前,衢州市召开人大五届二次会议,在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柯城区万田乡余家山头村余新建等来自农村的代表看到衢州市对新农村建设出台了很多新政策,面对这幅宏伟的蓝图,代表们非常激动,便萌生了“约见”市农办领导的念头。代表“约见”政府官员符合《代表法》,这一设想当即得到该市人大领导的赞同,并在第二天安排了这场别开生面的“约见会”。
  会议室里气氛热烈,五位胸挂红色出席证的农民代表不时提问,4名市农口部门负责人胸佩粉红列席证,面带微笑,对代表的提问侃侃作答。郑明德代表问:市政府能否对村容整治进行分类指导?该市农办负责人回答:衢州市计划在“十一五”期间建成150个示范村、1500个整治村。今年各级财政已安排5500万元用于村庄整治。从实际情况看,各级财力有限,村庄整治必须坚持分类指导、突出重点、稳步推进的原则,资金主要用于农村垃圾集中收集处理、沼气建设、小康示范村和“农家乐”特色村建设等方面。新农村建设政府是主导,农民是主体,必须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共同建设美好家园。
  代表们还就农村沼气建设、失地农民培训、林业开发和村镇规划等问题提出了询问,各部门的负责人一一作了详尽的回答。
  历时一个多小时的“约见”结束后,这几位人大代表愉快地表示:“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新农村建设,我们农民更有奔头了。”